第三百九十一章 明相惜5-《女商枭》
第(3/3)页
明宗皇帝没有回答,林若带着疑惑的目光,在黎焰、章煦和太子之间逡巡,似是感觉这几个人好像都知道问题的关键所在,唯独她蒙在鼓里。
见这几人也没有要告诉她答案的意思,林若只好拧着眉头,颇为费劲地想了想,过了许久,才试探着问道:“皇上,您是担心,万一遇上灾年,粮食欠收,农人还不上春日赊下的粮种钱吗?”
林若是从做生意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的,所以,当她把“青苗法”同民间借贷等同起来时,能够想到的其中的风险,便唯有此了。
一个不曾掺和到政权勾心斗角中的小女孩,能想到这一点,已属不易。
明宗皇帝觉得,自己方才对林若的揣测,有些多心了。
但,黎焰陷入思索后又恍然的神情,尽管并不明显,他却看得很清楚——这个聪明的年轻人,已经想通了其中隐藏的关窍。
皇上金口已开,黎焰自然不能当面欺君,言说自己并没有想通其中关窍。
在佩服林若竟然可以在皇帝面前掩饰得如此无懈可击、如此天衣无缝的同时,快速调节自己的神色语气,用谦逊得体的语气回道:“回皇上的话,草民不敢自矜,之所以能想透一二,也是从刘正字①存世的书稿中拾牙慧而已。其在施行盐政、粮政改革,推行常平法之时,有结语,言‘士陷赃贿则沦弃于时,名重于利,故士多清修;吏虽洁康,终无显荣,利重于名,故吏多贪污。’草民思忖,皇上真正忧心之处,即是在此。”
注:①刘晏于唐玄宗开元年间以神童授太子正字。太子正字官职,北齐始置于秘书省,隋、唐、宋沿置。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