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张氏补充道:“朱氏小吃,会不会更好?” 朱老二忙摇头,“不行不行,大嫂,朱氏和猪食同音,猪食小吃,怪……难听的……” 顾客还以为,商家是在骂人!!! 张氏恍然大悟,伸手拍自己的嘴巴,“老二说的有道理,是我草率了。” 满院子的朱家人,总共也没喝过多少墨水。 想个好名字,堪比上刑。 就在众人抓耳挠腮之时,朱家最有学问的朱老五回来了。 “爹,娘,夫子身体抱恙,看郎中去了,给我们放假三天。” 朱老五迈着轻快的步子,肩上背着书箱,归心似箭,终于回家了,心情无限好。 不是他孤身一人回来的,身旁还跟着同窗好友宋公子。 见到两人后,朱家人顿时眉开眼笑,出于对知识分子的尊重,忙道:“老五,宋公子,你们快坐。”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 朱老二拍着朱老五的肩膀,“老五,快给咱家的小吃想个名字。” 朱老五刚回来,就摊上这般重要的活儿,身为朱家的一份子,他不推三阻四,立即抿唇想了想。 “不如就叫,赏味小食如何?” “这名字听起来文绉绉的,可是没有特色啊,拿到外面去,别人也不知道是咱们老朱家的东西。”朱老三说道。 “这个不难!” 吴翠翠把手中的毛笔,递给朱老五,“你在盒子左上角,写一个行书的朱字。” 朱老五照办。 顺带手,又在正中间的位置,写下【赏味小食】四个大字。 朱老五是个书生,写起字来规规矩矩,书法自不用说,寒窗苦读多年,放在现代,也能得算做中层的书法大家。 飘逸好看,但观赏性一般。 吴翠翠指导道:“这四个字,你两两成一排,左右高低交错,字体不要太锋利,下笔温和些,写完后,在字外面画一个长方形,把字圈住。” 怕他不理解什么是长方形,吴翠翠解释道:“就像酒楼外酒幌的形状。” 朱老五照做。 效果立即凸显出来。 “看起来有模有样的,比咱家常用的油皮纸强多了。”掌声赞叹道。 吴翠翠也跟着点头,“和我以前见到的,相差不太多。” 她已经尽可能地还原了。 “但是,造纸太费事,炸鸡加上肉脯和饭团,一天要卖出上百份,也就是要做几百个纸盒子。”刘氏掰着手指头,越算越心惊。 吴翠翠淡道:“事在人为,想要有回报,就必须付出。” 当天下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