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薄衾不耐五更寒-《鱼乐大唐》


    第(2/3)页

    蓉娘续道:“还记得小时候,我俩和村里的小伙伴一起,在潏河里抓鱼,回来之后伯母好生生气。

    那次我们都挨打罚跪,阿兄你的手心都被打红了。

    从那以后,再也不曾犯过,没想到这一遭……阿兄后脑受伤,忘了此事。”

    好吧!

    看来捕鱼在陈家确实是一件非常严格的禁忌,在说服母亲之前,是不敢再犯了。

    晌午时分,陈鱼不得不诚恳承认错误,恳求母亲原谅。

    在许二叔和蓉娘的合力劝说下,母亲陈氏才勉强消气,准许陈鱼进食。

    不过在晚饭饭桌上,陈鱼发现了一件事。

    咳嗽!

    母亲陈氏和蓉娘母女都有咳嗽流涕现象,显然是着凉了。

    直到夜晚入睡,陈鱼后知后觉地发现,夜晚睡觉盖的被褥实在太薄了。

    许二叔和陈鱼倒是经常进山打猎,可惜皮毛大都拿去换钱,只有几张薄毛毯,且分配不均,压根不顶事。

    薄衾不耐五更寒啊!

    自己和许二叔身体强壮倒是无碍,但家里的女眷普遍瘦弱,难免着凉。

    取暖,成为家里当务之急第一需求。

    唐朝虽然已经开采煤矿,但使用普及程度远不如之后的宋朝。

    木炭仍旧是这个年头贵族和城市居民的取暖首选。

    但木炭价格也相对高昂,对于靠种地勉强度日的农户之家而言,太过奢侈,根本用不起。

    陈鱼记得自己幼时在老家生活,曾见到不少人家烧木柴烤火。木椽灰瓦的房子透气,不担心一氧化碳中毒和气闷问题。

    可惜,陈鱼发现家里连木柴都紧缺的厉害。

    后世农家,秸秆是重要的柴薪资源。

    但在大唐,秸秆或用来喂牲畜,或是直接焚烧在田地之中。

    没有化肥的年代,草木灰是极好的肥料,且供不应求。

    潏河畔那大片消失的芦苇,大概是被农户割去,焚烧在田野之中了。

    而且因为炉灶设计问题,这年头柴薪主要来源是树枝木柴。

    樊川周边树林大都有主,且树少人多,根本不够用。

    故而,闲暇时节,村民都会南去秦岭山中砍柴。

    也有职业樵夫打祡售卖,只需支付相应的柴薪钱便是。

    但最近几日,天降大雪,山中路滑,无法进山砍柴。被雪水打湿的木柴格外沉重,也不易燃烧。

    家里仅有的些许木柴,勉强维持烧火做饭已经不错了,用来烤火是万万不够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