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潏河岸畔有家园-《鱼乐大唐》


    第(1/3)页

    天亮了。

    从茅屋里出来,天空飘起了雪花。

    北风吹过,寒意十足。

    老者和民夫们迅速套好车,立即上路。

    生怕走得晚了,积雪路滑,会耽误回家的行程。

    陈鱼继续蹭牛车,跟着众人一路走向长安西南郊。

    老者一行在丰裕口附近放下陈鱼,沿着沣河转向往北去了,他家似在昆明池方向。

    “少年郎,往东北方向再走差不多二十里地,你就到家了,我就不送你了。”

    陈鱼欠身:“岂敢劳烦老丈,两日照拂相助之情,不胜感激。”

    “嗨,少年郎莫要客气,都是乡党,出门在外,互相帮衬,举手之劳。”

    说罢,老者便摇着鞭梢,唱着关中老腔,赶着牛车扬长而去。

    陈鱼目送在大唐萍水相逢的第一个人远去,这才转身往东北方向而去。

    从丰裕口到樊川,这段路走过很多次,再熟悉不过。

    即便相隔一千多年,大体的地形地貌不会改变。

    关中南有秦岭雄踞,渭河从中穿过,地势大体呈现出南高北低的态势,陈鱼几乎是一路下坡。

    风雪中,顺道观察一千多年前的长安南郊是怎生模样。

    出乎意料,在秦岭北坡的山脚下,陈鱼瞧见了大唐版的“环山公路”。

    夯土路基,三四辆马车并行完全不是问题。

    山脚的溪流林木之间,还有不少雕梁画栋,屋宇飞檐的院落。

    想来大都是权贵之家的别院,终南山风景优美,夏日凉爽,是上好的幽居避暑地。

    不过寒冬腊月里凄冷的厉害,少有人出没。

    一路走过去,陈鱼压根没遇到几个人,再度搭便车的奢望也落空了。

    生生走出十几里地,来到了一片塬上。

    不出所料,这里应该就是神禾塬了,不过也许初唐时并非这个地名。

    站在塬上眺望远方,风雪中,隐约能看到一座雄伟城池的轮廓。

    那里,就是长安。

    大唐帝国的都城,这个时代全世界最大,最繁华的城池。

    至于神禾塬下那片小平原,正是樊川。

    相传樊川得名,是因昔年汉高祖刘邦将此地赐给大将樊哙。

    因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悠悠潏河从中流过,水源充沛,乃是长安附近有名的富饶之地。

    又因风景优美,距长安城不远,有不少豪门大户的别院,甚至是皇家园林。

    原主人的本能意识告诉陈鱼,家就在樊川。

    蜿蜒流过的潏河,家的方向。

    陈鱼从神禾塬下来,瞧见一处树木葱茏的小丘,按照后世记忆推断,那里应该是香积寺。

    不过寺庙在唐高宗时期才会兴建,如今空空如也。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