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七章 香消殒1-《女商枭》
第(2/3)页
“正是,林家既主动提出资金受限,便该另择有能力的商户取而代之!”
“谬矣谬矣!按官价收粮本是朝廷之责,林家代朝廷收售粮食,有违法度。如今,林家主动请辞,便该将此权利回交朝廷手中,由户部主导!”
“户部主导?敢问国库所余银钱,可足够将江南数千万石的粮食收拢?以微臣所见,不如叫江南农人以粮冲抵秋料贷款,省了林家收粮的中间渠道!”
“不可不可!若以粮食冲抵秋料所贷青苗款项,万家又当如何处理数目如此庞大的粮食?若无法及时折现成银,待到正月,又如何有足够的银钱发放夏料?”
“……”
有了出头鸟,各种不赞同的慷慨陈词便如泄了闸的洪水,汹涌而来。
宁王皱眉,反驳道:“事关民生,自然是以民生之利为主。自江南试行青苗法以来,推行顺利,江南百姓无不拍手称颂,林家亦是有不小的功劳。且林家一直兢兢业业,并无大错,于收售粮食上又是极为熟稔,缘何不给予林家宽限时日、以筹银钱呢?”
宁王说这番话,既是出于为民生考虑,也是伸手帮扶一把风雨飘摇中的林家,也算得上是公允,但是,旁人却会认为宁王与林家一直过从甚密,以己之心度人之心,认定宁王与林家之间必有不可告人的利益往来,才会如此急迫地为林家争取,气得宁王一甩袖子,愤愤立在一旁,不再多言。
于是,朝堂上便成了太子、烨王、煊王各党派为自家主子谋求利益的一场论辩,而慕容冲一直冷着一张脸听着,一言不发,仿佛如一尊石雕。
等到早朝结束,三方相互僵持,最后三位皇子都冠冕堂皇地说了一通以作总结,隐晦地抛出了各自推荐的有财力将江南农人秋收的粮食全部折现的巨贾:烨王推举的自然是陆家,煊王推荐的是临安钱家,而太子最是机灵,推荐了万家。
“父皇,儿臣觉得三弟所言不假,青苗法本就是为解民困,自然是当以民生之利为主。林家若是能筹得足够的粮款,不妨便由万家先从农人手中收粮抵贷,再与林家做一次清偿交割,也免去其中诸多繁琐,少生事端……”
安泰伯府,隐园。
林若正在接待一位不速之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