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六章 暗相忌4-《女商枭》


    第(2/3)页

    明宗皇帝语气平淡地说着话,但众人听完,心里却没有那么平静。

    对于太子而言,喜大过忧,因为明宗皇帝仍然偏向让林家来承办此事,意味着他可以从中捞取大量的油水。

    对于林若而言,颇为惊诧,明明明宗皇帝已经金口玉言,答应了她不会把林家推到风口浪尖之上,怎的又出尔反尔?这是想要试探什么?她想出声,但明宗皇帝投过来的带着赫赫龙威的目光,终究让她只是张了张口,没有发出任何声音。

    章煦和黎焰也是各怀心思,心思百转,尤其是章煦,此刻心里更是惴惴不安——这个烫手的山芋,被皇帝丢到他的手上,他不接也得接!

    皇帝的意味深长,太子的殷切期望,还有他背后真正的主子荣王妃林若,亦在暗自揣摩之中,更是让他一时间觉得后脊发凉。

    太子的贸然,导致了皇上的猜忌;方才在偏殿之中,碍于老太监陈贯一直跟个雕像似的在一旁杵着,他根本没有机会和太子商议。眼下,他唯一知晓的,便是林若并不希望“青苗法”的推广由林家来牵头,既然林若没有给他明确的暗示,那就表示计划不变。

    默默地深呼吸,让自己沉下心来,搜罗着寒窗十数载的积淀,在明宗皇帝不耐之前,章煦躬身行礼,对原本准备的说辞进行了小幅度的修改,便开始陈述自己的想法。

    章煦原本就是颇有才干的人,再加上有所准备,虽然在开始时内心有所不安,但渐渐地,看明宗皇帝并没有露出一丝不悦,便更加沉稳地诉说起来。

    由朝廷出面推行“青苗法”的利弊,稍加提点,就显而易见。当然,章煦也没有傻到一剖到底,直谏虽然能名垂青史,但如果能用迂回的方式让上位者接受自己的观点,不会给自己招致危险,又能达到目的,何乐而不为呢?

    再说了,贪腐之弊流传千年,谁敢说自己有根治之道呢?点到为止即可,毕竟明宗皇帝负有贤名,若是因此让他失了民心、丢了脸面,遭殃的还不是他这个始作俑者呢?

    “‘青苗法’于农人和朝廷是两利——农人可以获得更多粮食,朝廷府库可以丰盈充足。可若是朝廷在其中充当了青苗款借贷人的角色,且不说贪腐之弊有可能与皇上的拳拳爱民之心背道而驰,那些原本就是以借贷为生的商人,失去了维持生意的来源,安抚起来也是一大难点。所以,以微臣愚见,‘青苗法’,当由朝廷推行,并无不妥;但这青苗款若是由朝廷出面拨发,实在弊大于利。”

    再次听章煦更详细的全盘分析,明宗皇帝比先前有了更深层的想法。只是,他面上声色不动,语气里也辨不出喜怒情绪:“照你所说,青苗款交由商户拨发,难道就不会有你说的这些问题?章爱卿,你可见过真正的奸商?吃人不吐骨头的那种?再往深里究,若是有官商勾结,又该如何处置?岂不是更加棘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