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九章 明相惜3-《女商枭》
第(2/3)页
“回皇上的话,名师指路,于读书人而言,固然是一条难得的捷径,但却极容易让人心生怠惰。再者,即使有陈大学士那样的大儒指点文章,也不能免俗‘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陈大学士对草民的文章、学识点拨,让草民获益匪浅。然,草民自忖是个极容易心生怠惰之人,索性,一开始便破釜沉舟,绝了自己的惰性。”
黎焰这话说的巧妙,既表明了自己对“名师指路”的推崇,感激陈老领进门的点拨,又自谦是个极易怠惰之人,不想因为惰性辜负陈老的一片厚爱。
明宗皇帝面上没有流露出太多的神色:“夫子曾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你这行万里路,阅人无数,自己去悟,倒是与夫子的说法殊途同归。只是,你也曾是学识满腹的读书人,如今却弃文从商,你的心中当真没有遗憾?”
“草民不敢欺瞒皇上,最初的时候,草民打定了主意,并无悔意。但行路越长,识人越多,便觉得自己越悟越迷茫,确实有心生悔意,觉得彼时年轻气盛,自视太高,愧对圣贤,有负恩师和长辈所望。”
尤其是在妻子和母亲横死、儿子惊吓过度成了痴儿的时候。
这一刻,黎焰脸上浓烈的哀伤,让林若不由得感到心酸、心疼。
人哪有不后悔的呀?就算此时不悔,在经历的过程中,那最艰辛、最黑暗的时刻里,总会懊丧地问自己:为什么要选择这么一条艰难曲折的道路?
苏慕禹说她心思太重,什么都往自己身上揽,可是她还有黎焰,什么都可以倾诉的黎大哥。但是替她负重前行的黎焰,又该找谁倾诉呢?
这些话,纵然是应付明宗皇帝的半真半假的说辞,但也是黎焰不曾吐露的心声吧……
御书房中静谧半晌,明宗皇帝才开口,沉声说道:“听你说来,如今却是不悔的。”
“皇上英明!”收拾好情绪,黎焰扬声称颂。
“那你倒是说说,怎么个悟法,又觉得无愧圣贤、无愧师长了?”
“回皇上的话,草民扪心自问,先前是为何而读书?同大多数士子一样,草民也是为科举,为出仕,为出人头地,为光宗耀祖,为有朝一日能够报效朝廷,为君分忧,为民谋福。可是,往深处去想,为君分忧,为民谋福,难道就只有出仕一条路吗?自然不是。如升斗小民,遵纪守法,难道不是为君分忧?如落榜士子,回乡教书育人,难道不是为民谋福?”御书房内侃侃而谈的黎焰,带着几分挥斥方遒的书生意气,“身居庙堂之高,有居庙堂之高为君分忧的方法;身处江湖之远,也有处江湖之远为民谋福的谋略。草民斗胆,妄言一句:汲汲于位高权重、才能一展宏图抱负的有志之士,便只是徒有其名罢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