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别亦难3-《女商枭》


    第(2/3)页

    林若笑着点了点头:“四哥一猜就中。”

    “所以,如果泽国想要对东鲁开战,还得靠东鲁的米粮来养活?”

    得到了林若肯定的答案,慕容冲忽然感觉有种啼笑皆非的感觉,可再往深处一想,想到如今东鲁大半的粮食都已掌握在林若的手中,才觉后脊有些发凉。

    自古以来,掌权者攘外安内,匡扶社稷,治理天下,有的用仁道,有的用王道,有的用霸道,可唯独不会有人想到,除此之外,竟然还有——商道!

    即便不说两国交战,两军对垒,粮饷二者乃是重中之重;对于社稷黎民来说,粮食也是赖以生计的必须之物,一旦无粮,引发饥荒,民生乱,则国危矣!

    所以,朝廷必定会把银、粮之脉握在自己的手中,只发出少许粮引,许少许商贾交易粮食。如此一来,有利有弊:利的是朝廷能统一控制粮价,调度粮食,将祸乱之源扼杀在萌芽状态;弊则是滋生了一大批贪腐的官员小吏,欺上瞒下,中饱私囊。

    林家是皇商,原本就有朝廷颁发的粮引,可以按照户部定下的粮价,浮动着收售粮食。

    可今年,却与往年大不相同。

    风花雪的花魁竞价,将汴安城的粮食炒到翻番,导致户部连筹集赈灾粮都束手无策,中间虽然牵扯出不少中饱私囊的贪官污吏,但也将汴安城中的奸商粮枭一网打尽,只剩下林家粮铺一家独大!

    对于东鲁的粮食都被掌握在林若的手中这件事来看,也未尝,不是一件坏事……吧?

    林若是个重诺守信的商人,也是个心怀黎民的良善之人。

    上虞水患,连户部都发愁的赈灾粮,她毫不犹疑地捐了出去;顺天府尹受命开始拾掇粮枭,帮林家追讨债务,林若又命粮铺掌柜将粮价重新调回了官价,不致影响百姓的生活;兵发北境,朝廷调粮困难,也是她自告奋勇提供的军粮,虽然,明宗皇帝觉得朝廷总让一个小辈来白白捐出这么多粮食颇为丢脸,向林家支付了粮钱,但摊算下来,一石米粮的价格还不及朝廷定下的价格的一半。

    没办法,朝廷也穷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