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登基为帝-《淮右布衣朱元璋》
第(2/3)页
由是继百王而立国家,定四海而总纲纪,事闻在昔,运际当今。钦惟殿下勇智自天,聪明冠世,扫除六合之风尘,拯救兆民于水火,拥楼船而西上,孺子奉玺而出迎;命将军以东征,伪王束身而就缚。由是天下归赴,若江汉之朝宗;邦域肇隆,有金汤之巩固。
既膺在躬之历数,必当临御于宸居。上以答于天心,下以符于人望。冀俯从众,请早定尊称,臣善长等爰合群情,躬伸劝进,对明廷而虎拜,翊圣主之龙飞。发政施仁,参赞两间之化育,制礼作乐,开拓万世之太平。谨奉表劝进以闻。”
朱元璋说:“始吾即王位,亦不得已,勉从众言。今卿等复劝即帝位,吾恐德薄不足以当之。”第一次推让。
群臣皆顿首请曰:“天生圣哲,本以为民。殿下之即王位,天命已有归矣,今又三四年,若不正大位,何以慰天下臣民之望?昔汉高帝既诛项籍,群下劝进,亦不违其请;今殿下除暴乱,救生民,功塞宇宙,德协天心,天命所在,诚不可违,臣等敢以死请。”
朱元璋嘴上依旧拒绝,内心想着:“快了快了,这都第二次了。”第二次推让。
第二天,李善长等复请曰:“殿下谦让之德,著于四方,感于神明,愿为生民计,早徇群臣之请。”
朱元璋则说:“中原未平,军旅未息,吾意天下大定,然后议此。而卿等屡请不已,此大事当斟酌礼仪而行,不可草草。” 朱元璋半推半就,说即位礼仪不能草草,第三次推让。
既然即位的礼仪不能草草,那么君臣好好办一场不就可以了。所以,在朱元璋第三次推让之后,君臣们便正式开始准备登基的事宜。
十天之后,朱元璋搬进新盖的宫殿,将群臣推戴自己做皇帝的好消息,祭告于上帝皇祇,其略曰:“惟我中国人民之君,自宋运告终,帝命真人于沙漠入中国,为天下主,其君臣父子及孙百有余年,今运亦终,其天下土地人民,豪杰分争。
惟臣帝赐英贤为臣之辅,遂戡定诸雄,息民于田野,今地周回二万里广,诸臣下皆曰:‘生民无主’,必欲推尊帝号,臣不敢辞,亦不敢不告上帝皇祇。是用明年正月四日于钟山之阳,设坛备仪,昭告帝祇,惟简在帝心,如臣可为生民主,告祭之日,帝祇来临,天朗气清,如臣不可,至日当烈风异景,使臣知之。”
于是,即位的日子便定下来了,是第二年的正月初四。即位礼仪也决定了,这一天先告祀天地,然后在应天城南郊登基为帝,丞相率领文武百官和百姓耆老跪下拜贺,连呼三声万岁。
礼成,朱元璋身穿黄袍,带着皇帝仪仗队,到太庙追尊自己往上四代祖父母、父母为皇帝、皇后,再祭告社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