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老师。” 许青山穿好鞋,再度认认真真地开口道。 “学术是共同的。” “数论要用算式,概率统计不也要用算式吗?” “而且数学工具的本质也是共通的,多做一做各方面的课题,指不定能够为我带来更多的灵感和方向,你觉得呢?” 陈大跃很艰难地咽口水道。 “可是.” “没有什么可是的。” 许青山笑容灿烂,看着陈大跃。 “老师,你不相信我,难道还能不相信你自己的实力吗?” 陈大跃愣神地看了看许青山那双真挚的眼睛。 “要知道,你眼前的数学天才,前两篇论文可都是你帮忙熬夜润色,一点一点帮我修改,让我掌握学术能力的啊。” 许青山给他那有些摇摆的内心再添一把火。 “.嗯.” 陈大跃眼眸里重新燃起了光芒。 “好!” 他的声音也坚定了起来,点头应答道。 “那老师,我走了。” 许青山转身走到电梯口,挥了挥手,陈大跃突然想起许青山又没有交通工具,是路上被自己捡回来的,连忙从玄关的小盒子里拿起摩托车钥匙,朝着电梯间追了过去。 “诶,别急,我送你一程。” 师生两再次共乘着摩托回了京城大学,这次两人原本就亲近的关系更加紧密了。 回到京大,也已经到下午了。 燕东园的房子没有拉电视线,许青山也没法在家里看电视。 不过京大的食堂里有。 许青山晚上特地把叶新城从华清叫来京大,又约了江浣溪和叶芊芊,再把也在京大的几个同学也喊上,一起到食堂里吃晚饭,顺便一起看一看新闻。 毕竟。 这可是《新闻联播》啊! 这可就不是简简单单的上电视那么简单了! 能被中央电视台单独采访,能够上《新闻联播》,放哪里都是光宗耀祖的大事件。 许青山也把这个消息和自己的亲人们都说了一遍。 有荣誉不显圣,有如锦衣夜行! 晚上七点。 京大的食堂里热闹的很。 不少人都在食堂吃着饭,等着电视那阵熟悉的音乐出现。 许青山要上新闻联播,上新闻30分,这件事在京大并不是秘密。 有些教授在收到消息以后,第一时间就联系了自己手下的大猫小猫三两只,晚上记得去看同校牛人的新闻了。 反倒是那些还没怎么跟老师接触过的大一新生比较不清楚。 “也不知道会不会把我拍得不够帅。” 许青山端着盘子坐下,把兜里的汽水分给江浣溪他们几个。 “放心吧,就你这张脸,360度无死角,怎么拍都好看的,对吧,嫂子?” 叶新城到了许青山的事情上那就叫一个油嘴滑舌。 对江浣溪连嫂子都叫上了。 江浣溪还没太习惯这种称呼,大家因为叶新城的话看过来,她也就微红着脸点了点头。 “别闹腾了,等着看吧,也不知道具体几点会出来。” 许青山笑着拍了拍叶新城。 话音刚落,6点59分过了一半。 电视里在放完广告以后,已经开始出现时钟倒计时了。 滴,滴,滴,滴. 熟悉的播报声,熟悉的音乐。 所有人第一时间都把目光投向了电视。 作为一个在电视时代能够锁定绝大多数观众的新闻节目,《新闻联播》在全国人民的心中,曾经有着绝对的公信力和地位。 会在《新闻联播》上播出的内容,绝对是需要经过重重审核的。 也因此。 对于全国人民来说,《新闻联播》上会出现的,绝对都是国家国际的重大事件。 【华夏中央电视台】 【CCTV】 【新闻联播】 随着烙印在无数人心中那从未变过的旋转地球动画和大金字过场结束,经典的广播室背景,和一男一女两位主持人出现在了电视屏幕中。 李紫萌,张鸿民。 以前没注意,许青山后来才发现国家队不愧是国家队,女主持人国泰民安,男主持人国富力强。 看起来又高端又接地气。 毕竟这是面向全国十几亿人的国家形象,也是经过层层选拔的。 许青山一边吃着饭,一边听着口播的内容提要 “观众朋友们,晚上好。” “晚上好。” “今天是10月7号星期三,农历八月十九,欢迎收看新闻联播节目。” “今天的主要内容有.” 许青山一边吃着饭,一边听着口播的内容提要。 他心中难免有些唏嘘。 他其实已经许久没有看过新闻联播了,前世是这样,这辈子也是这样。 或许是因为后来全民泛娱乐化之后,很多人就丢失了这种看新闻联播的习惯。 在内容提要里,没过多久,许青山就听到了自己的名字。 “京城大学大一学生许青山证明世界重要猜想的关键难点,奠定了我国数学领域又一里程碑。” 虽然只有一句话,稍后才会有采访内容。 但食堂里的学生们却也瞬间欢呼了起来。 “许青山牛逼!” “京大牛逼!” “华夏牛逼!” 各种各样的牛逼声此起彼伏。 不管这些京大学生认不认识许青山本人,也不妨碍他们在这一刻以许青山为荣。 毕竟就算是京大,在总台那边也不见得能讨好。 这时候还没那么严重。 再过几年,高校巡视组到全国各大高校巡查,京大甚至直接在新闻联播上被总台公开处刑,在线批评,当着全国人民的面狠狠地锐评了一番。 “卧槽卧槽卧槽!难怪叫我从华清跑过来!这可是新闻联播啊!” 叶新城兴奋地站了起来伸手摇许青山。 “淡定点,刚刚叫你过来的时候不就跟你说了要看新闻联播么?” 许青山强作镇定。 可实际上,他内心也是波澜乍起。 尽管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可当真的在这种全国全民的节目里看到听到了自己的名字和事迹,说不激动肯定是假的。 “青山。” 江浣溪也陪着许青山站了起来。 因为此时整个京大食堂基本上都站起来在看新闻联播了。 这倒不是因为激动到爆棚。 而是因为提到了京大,提到了许神,不少人离得远,觉得坐着看看不见,干脆就下意识地站起来看。 可站起来看也就挡了其他人的视线。 所以京大食堂里整得跟全球总决赛现场一样。 有人扯着嗓子还在喊牛逼,有的人在和身边的同学高谈阔论,发表自己对许神成果的见解。 但毋庸置疑。 此时无论是在京大也好,在其他高校也罢,亦或者是在千家万户之中。 许青山的名字势必被人记住。 京大许神的传说,也将从京大小范围的传播,再度延伸成一场盛大的民族狂欢。 没错。 这不会只是互联网狂欢,也会是民族狂欢。 就像是当年陈景润先生之于哥德巴赫猜想的贡献,在全国引起了各种哥德巴赫热潮。 在华夏。 知识分子,特别是数学这种顶级知识分子。 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完全就不是简单的学者可以代替的。 华夏数学界最为大众所熟知的就是华罗庚先生和陈景润先生。 自从两位先生仙逝之后。 华夏对于数学的义务教育、基础教育倒是抓得很牢。 大小奥赛开始出没。 但在顶级数学家的行列,老百姓并不认识那些院士,也并不清楚什么成就。 可他们都看新闻联播。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