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崖州千不还-《大唐官》
第(2/3)页
入夜,升平坊崔宅当中,高岳在中堂拜谒了岳母,并直接对柳氏提醒说:“阿母,请将七成奴仆遣散,并把家中所藏的钱帛起出,移至灵州去。”
柳氏有些愕然,“高郎,是否发生什么事了?”
“现在只字片语很难说清楚,也请阿母申告朝廷,前去灵州都督府与阿父团聚。”
“可是家中所藏钱,马上是你阿父准备进给卢门郎,希望让你叔岳父再归京来,为尚书左丞的,在蜀地张延赏逼迫的厉害,多次上奏疏给陛下,称西川节度使是定要兼任蜀都尹,让你叔岳父让官。”
“那这笔钱可给卢门郎不变,叔岳父可改择它地为官,但求阿母平安至灵州都督府去。”高岳说完,深深对柳氏拜倒。
因为他实在是尽力了,可皇帝太扶不上道,果然命运都是由性格决定的,自己又不可能做直言强谏的诤臣,正所谓“主昏臣不诤”,更何况李适的症结不是昏庸,而是太过聪明,属于“过察好断”的类型,这种类型最为致命。
我只能选择时机出手帮皇帝,指望他自己明白,不可能了——还有,在我出手前,得先保住自己和家人,让他们不立于危险境地,这是最重要的。
这仗皇帝把所有家当给压上去,就算泾原没问题,也保不齐会出现其他的乱子。
又过了数日,红芍小亭内,红藕凋残,系舟自横,岸边竹林萧萧,冷雨敲窗,发出不平之音,高岳坐在薛炼师修行的堂内。
“炼师,有人想要见我?”
薛炼师脸上犹有轻轻的泪痕,说是的。
不久,堂外与水亭间的板桥,传来了一阵脚步声,而后一个佝偻些的身影投射在格扇门上。
“是何人?”高岳静静地问到。
“郎君,是我哇,不知郎君还记得我否?”接着那身影跪坐下来,和高岳相隔面槅扇。
“是何伯......”高岳当然记得,大历十二年灞桥驿的春天,是何伯牵着他的马,一路走到长乐坡上,看到月堂墙头上的那抹素梅,还有院内那秋千上的少女。
第(2/3)页